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
新闻详情
首页 >> 廉政教育 >> 廉政文化 >> 廉政文化资源 >> 历史文化资源 >> 新闻详情页  
“白菜碑”县令笪继良
信息来源:句容纪检监察网   2013-12-30 15:38:14 点击数:5504   关闭

 笪继良,字抑之,号我真,江苏省句容县人,明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——天启元年(1621年)任铅山县令。笪继良主政铅山期间,正是明朝后期社会矛盾日益恶化,内忧外患日甚一日,朱明政权日趋腐朽没落的年代。统治阶段的苛捐杂税,地主豪绅的巧取豪夺,压得穷苦百姓喘不过气来。万历四十六年 (1618年),明政府借口辽东战事吃紧,向人民加派“辽饷”,前后三次,铅山县当时总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二万,竟也被加派“辽饷”二万余两,百姓负担沉重,民不聊生。

笪继良上任伊始,面对严峻现实,励精图治,力改弊政,体恤民情,鼓励农耕,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,使铅山人民在朝廷的狂征暴敛和地主的盘剥压榨下得以温饱。他布衣素食,轻车简从,不事奢华。他亲自动手,描绘了一株大白菜。并题辞“为民父母,不可不知其味;为吾赤子,不可令有此色。”其意为:作为地方父母官,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,不问民间疾苦,不知白菜的滋味;作为子民百姓,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,面带菜色。他请来匠人,将书、画镌刻在一方长4尺5、宽2尺的青灰石板上,立于县衙中醒目处,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僚属要以人为本、为民办事。
笪继良勤政爱民、治县有方。他到铅山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走访地方贤士、乡人,了解乡风民俗、地力物产,广纳治县良策。他鼓励教育,认为这是开启民智、振兴县邑的首务。他主持修纂铅山历史上第一部县志 ——《铅书》,以承前启后,存史资治。他见县内迷信之风盛行,百姓染病患病不延医问药,而是请巫师“求神驱鬼”,以致耽误病情,枉送性命,便从外地请来名医,劝百姓弃巫信药,并广设药铺,以方便群众购药治病。当时,县境新岭山上常有猛虎出没,白天竟下山伤害人畜。笪继良闻讯后,亲赴现场巡视,并悬重赏驱虎,使当地群众得以安居乐业。乡民感其爱心,特地在新岭山顶竖“驱虎石”碑以示纪念。
六年后,笪继良升任虔州州牧,离开铅山时,家家户户焚香燃烛,男妇女老少洒泪相送。群众深怀其德,集资在铅山老县城永平镇北彭溪桥兴建了“笪公祠”,将“白菜碑”竖子祠内,并购置田产,以供祀事。星移斗转,沦海桑田。“笪公祠”早已圮毁,但“白菜碑”历四百年春秋岁月,几经搬迁,至今仍安然保存在永平镇古迹“报本坊”内。它像一位历史老人,不知疲倦地向世人叙说着一位古代官员勤政爱民、廉洁奉公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