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乐舒”是江南民间盛行的京剧清唱(坐唱)的一种艺术形式,早在19世纪中叶,句容北乡大卓庙一带已经有了乐舒班社。辛亥革命后,乐舒活动在句容有了较大发展。部分艺人开堂办学,广收徒弟。到20世纪30年代,句容的乐舒活动进入了盛期,班主多达20余个,艺人不下百名,有些班社的活动范围远至江宁、溧水、溧阳、南京城郊等地。
句容石狮乡戎岗头村一度会唱乐舒的人颇多,当地有“戎岗头,乐舒班,请六个来十三,一桌坐不下,只好两桌摊”的说法,充分反映乐舒已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。句容县内乐舒活动的代表人物有谢景森等。谢景森(1888~1956)乳名二毛,城镇人,靠自学入门。他是句容唯一以乐舒为业的专职艺人,先后召收徒弟三四十名,能同时搭配三个乐舒班子,以应酬各客户之需。日军侵占句容后,乐舒活动日趋衰落。抗战胜利后,也未能恢复元气。建国初期,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习俗的改变和欣赏水平的提高,乐舒被人们冷落,直至消失。少数乐舒艺人转入专业剧团继续从艺,大多数艺人则成了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。
